昆明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實現全覆蓋
近日,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我市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據悉,昆明在全國開創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包”工作的先河,現全市所轄6區、1縣級市、7縣,130個鄉鎮街道,1637個村(社區)的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實現全覆蓋。
文物保護單位總量位居西部第二
報告指出,昆明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575項,總量位于全省第一,在西部1個直轄市(重慶)和9個省會城市中,昆明市的文物保護單位總量僅次于重慶,位居第二。此外,全市的各類博物館達120個,館舍總面積約101萬平方米,人均占有博物館面積約0.14平方米,涵蓋了博物館序列的各個門類,呈現出規??偭咳〉谝?、辦館類型豐富多彩、展覽內容特色鮮明的特點,現全市人均擁有博物館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人均體育設施占地面積達國家標準
報告指出,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文化設施用地將達447.7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04%,人均文化設施用地1.04平方米。體育設施用地350.8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0.82%,人均體育設施用地0.82平方米。目前,昆明市人均體育設施占地面積為2.06平方米,已達到國家、省級體育部門至“十三五”末人均體育設施占地面積1.85平方米的要求。
根據市政府《關于推進昆明市縣(市)區“五館”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17年,全市14個縣(市)區將有不低于國家最低建設標準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科技館“五館”,5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至少建成不低于國家最低建設標準的文化館、圖書館“兩館”。住宅項目將按要求設置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場所?,F在,凡新建社區住宅,都要求按規定配備文化體育活動場所,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步審批、同步實施、一同竣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公共文化服務四級網絡基本形成
近年來,昆明市穩步統籌城鄉區域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市級層面,正實施昆明市文廟(市文化館老館)重建工程、經開區文化館新建工程;縣級層面,完成了官渡區、西山區、東川區文化館的改擴建工程,倘甸兩區公共圖書館、尋甸縣文化館、圖書館的新建工程;鄉鎮和村(社區)層面,“十二五”期間,對全市不達標的文化站、文化室等基礎設施平臺進行規劃建設,全市創建了37個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區),為每個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區)爭取15萬元的建設經費補助。經“十一五”、“十二五”全面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全市不斷完善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市級層面,新建成了昆明市體育學校暨全民健身中心,積極爭取建設新的昆明市全民健身中心??h級層面,著重加強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祿勸縣、宜良縣、安寧市體育場館,嵩明縣全民健身中心,東川區體育場,倘甸和轎子山兩區體育館。鄉鎮層面,主要在農村鄉鎮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廣場。村(社區)層面,在城市社區安裝健身路徑,行政村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村小組安裝健身路徑等設施。
2017年前全面完成“五館”建設任務
昆明從2013年起市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按全市人均每年10元的標準安排資金用于補助城鄉居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用于保障鄉鎮(街道)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的基本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示范、特色、品牌等項目的創建。專項資金依照各地財力狀況,建立市縣分擔機制,并向農村地區傾斜。
據悉,全市的“五館”建設任務將在2017年前全面完成,市級財政將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按每館新建不超過200萬元,改擴建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給予扶持補助,推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基層文化站(室)建設,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各縣(市)區文化站、文化室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獎補。去年,市級共投入獎補資金147.5萬元新改擴建4個文化站、46個文化室。在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的同時,市級財政每年還從體彩公益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僅去年已投入市級體彩公益金2620萬元。
下一頁: